
觀自在菩薩由來:
自在觀音,又稱觀自在菩薩,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種形象,以其獨特的坐姿和姿態而聞名,展現了自由、自在、無拘無束的意境。 這個形象的由來與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,以及民間傳說和藝術的結合有關。
自在觀音的由來和特點:
• 源於佛教經典:
《妙法蓮華經》的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」中,觀音菩薩為了救度眾生,示現種種不同的形象,其中就包括了自在的形象。
• 藝術形象的演變:
早期佛教造像多為直立或打坐,而自在觀音的形象則有所突破,右腿曲蹲,左脚輕踏荷葉,右手微抬,左手支撐,呈現出一種輕鬆、自然的姿態。
• 民間傳說的影響:
在民間,觀音菩薩的形象與故事不斷豐富,自在觀音的形象也融入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由的追求,成為了深受喜愛的菩薩形象。
• 「觀自在」的含義:
「觀自在」也代表著觀世音菩薩能觀察世間音聲,覺悟有情,並能自在應化,隨緣救渡。
自在觀音的故事:
自在觀音的故事,更多地體現在其形象的塑造和藝術作品的表現上。 它所代表的,是觀音菩薩的自在、灑脫,以及對眾生無盡的慈悲和救渡。 人們可以從自在觀音的形象中,感受到一種心靈的平靜和自由,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
其實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 二是依《妙法蓮華經》所載,在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」中,觀音菩薩發大慈悲願力,為救渡眾生遠離苦難,而方便顯化,現三十二應化身。 三是依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所載,觀音住在南方光明山之西方,阿流泉浴池,林木鬱茂之處。
觀音菩薩普門品》,「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,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」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應化身,遇難眾生只須稱念其名號,菩薩便會前往救度痛苦的眾生。不少觀音菩薩聖像都是手持楊枝淨瓶,象徵菩薩遍灑甘露,使世界清涼,眾生消災免難。
自在觀音,又稱觀世音菩薩,是佛教中一位重要的菩薩,以其慈悲和救難聞名,有著眾多功德和利益。念誦觀音聖號、供奉觀音像,能得安樂、除病、延壽、富饒,並遠離障難,成就善根,乃至臨終往生淨土根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