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~  戒為無上菩提本       應當一心持淨戒~
♦五戒
五戒十善是本佛教會必須遵行的行為依止,依戒律修行才能有定‚ 進而生智慧‚ 人生過程則會順心如意
►(1) 不殺生戒 
►(2) 不偷盜戒 
►(3) 不邪淫戒 
►(4) 不妄語戒 
►(5) 不飲酒戒 有人以為以净財沽酒而飲,無損于人,為何也列為戒條?殊不知酒能亂性,人间許多罪惡。莫不以酒为媒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介。四分律载飲酒有十過三十六失,如壞颜色、無威儀、損名譽、失智慧、致病、耗財、無耻、不敬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落水等等。智者舉一而反三,由此可知酒之危害了。
♦十善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►一 不殺生
►一 不殺生    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。佛說眾生皆具佛性,皆可成佛。佛所说的眾生,不单是指人,
          而是胎卵濕化,四生之属皆包括在内。因此殺生戒不单是不傷害人的性命,進而亦不得傷害畜生蟲蟻的性命。
         不但要戒不能 直接的殺害,並戒殺因殺缘
►二不偷盗      社會上的偷盗,有直接、有間接,有有形、有無形,例如小偷竊取,强盗搶劫,是直接的盗,
        貪官污吏的貪污舞弊是间接的盗,勒索詐欺,抵赖債務,是有形的盗,假公濟私,混水摸鱼是無形的盗。
       總之,不與而取,   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財 物,都叫 做盗。
►三不邪淫    佛门四眾弟子,有出家在家之分,出家者根本戒淫,在家者只是戒邪淫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所謂邪淫,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,及非時 非處的交合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此外凡足以為邪淫因缘的如舞榭歌場、*寮*院亦禁止涉足。 
►四不妄言    未見言見,見言不見,虚偽誇張,藉辭掩飾,皆為妄語。妄語不但欺人,而且自欺。
►五不绮語     绮語者。謂無意浮詞。談說
淫欲。導人邪念。
►六不两舌    两舌者。謂向彼說此。向此說彼。挑唆是非
►七不惡口    惡口者。謂言語
粗惡。如刀如劍。發
人隱惡。。又傷人父母。名大惡口。將来當受畜生果報。既受佛戒。切莫犯此。
►八不慳贪      慳貪者。自己之财。不肯施人。名之為慳。他人之财。但欲歸我。名之為贪。
►九不嗔恚     嗔恚者。恨怒也。見人有得。愁悠愤怒。見人有失。悦樂慶快。及逞勢
逞氣。欺侮人 物等。
►十不邪見    邪見者。不信為善得福。作惡得罪。言無因果。無有後世。輕侮怪言。毁佛經教等。
♦十善功德利益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前三名身業。中四名口業。後三名意業。若持而不犯。則為十善。若犯而不持。則為十惡。
十惡分上中下。感地獄  餓鬼 畜生三惡道身。十善分上中下。感天人阿修羅
三善道身。善因感善果。
惡因感惡果。决定無疑。絲毫不差也。
佛于《十善業道經》中,
►不殺生有十種利益是
一、于諸眾生,
普施無畏。二、常于眾生,起大慈悲;
三、永斷一切嗔恚。            四、身常無病。
五、壽命長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六、恒為非人所守護。
七、常無惡夢,寝覺快樂。八、盡除怨结,眾怨自解。
九、無惡道怖,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十、命终生天。
《大法鼓經》载:“譬如
波斯匿王,與敵國戰,時彼諸戰士,食丈夫禄不勇猛者,不名丈夫。”由此可知佛門戒殺無礙于保衛國家。
►佛說不偷盗也有十種利益:
           一、資財盈滿    二、多人愛念。
           三、人不欺負。四、十方讚美。
           五、不受損害。六、善名流布。
          七、處眾無畏。八、財命色力安樂,辯才具足無缺。
          九、常懷施意。十、命终生天。
►佛說遠離邪淫,亦有如下数種利益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一、諸根調順。二、永離喧掉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三、世所稱讚。四、安莫能侵。
►佛說若離妄語,有下列諸種利益:
        一、口常清净,體花香。    二、為諸世间之所調伏。
        三、發言成證,人天敬爱。四、常以 爱語安慰眾生。
        五、得勝意樂,三業清净。六、言無誤失。
       七、發言尊重,人天奉行。 八、智慧殊勝,無能制服。